• 工投往期回顾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坚持自主创新,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策动力机电集团公司转型升级的几点做法
  • 时间:2010-05-05
  • 发布:
  •     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可追溯到建于1900年的顺记机器厂,1951年合并成为宁波铁工厂,1957 年更名为宁波动力机厂,是原国家机械工业部专业生产船用柴油机和柴油发电机组的重点骨干企业。目前,公司已基本形成以大功率中速船用柴油机、电站型发电机组为核心产业,真空设备、塑料机械、车用增压器等精密机械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国际贸易、工程承包、投资等为附翼,一业为主,多元化经营的复合型产业结构。2007 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技术中心。

        柴油机行业是传统产业,一直以来,国内柴油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品牌号召力不强,参与国内国外市场竞争力偏弱。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变得尤为紧迫。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当前我们工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经之路,转型升级要求我们,从原先依靠规模扩张、过度消耗能源资源的粗放发展向注重效率、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近年来,中策集团抓住国家重视振兴制造装备业的契机,加大技术改造、坚持自主创新、坚持品牌建设,在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上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带动产业向集聚升级、产品向高端升级、市场向多元化升级。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09年公司柴油机产品等工业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 ,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0%,实际上缴税金同比增长44% ,公司的综合经济指标在全国中速大功率柴油机行业中位居前列。公司以强劲发展潜力和创新力强的优势,位列2009年“浙江60家最具成长力企业”之一。

        中策集团在调结构、促转型、抓升级的具体做法是:

       (一)以内部组织结构改善为方向,着力技术改造、提高产业集中度,力争3-5年内形成以主业为龙头,产业链为纽带,产业基地和商务创意园区为载体,上下游共同发展的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式发展;从而实现产业升级。

        1、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推动企业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我们建立企业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使持续的技术改造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自2005年,企业搬迁新厂区以来,我们坚持每年投入上亿元技改资金,购置先进设备,改善内部生产组织结构。近几年,我们已累计投入数亿元技术改造资金,实施柔性生产线改造项目。通过对原有的生产加工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把以专用机床为主的刚性生产线逐步过渡到以加工中心、数控机床为主的柔性生产线,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需求。先后增添了HN63D卧式加工中心、XK2125A数控龙门镗铣床、X2020-60龙门铣床、C61160×6000车床、Y5900水力测功器等大型加工设备,其中去年引进了产自日本的五面体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数控曲轴磨床、数控卧式镗铣床, 这些先进设备和精密机械的投入使用,不仅使生产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了产品品质,而且适应开发生产更大功率柴油机的需要。我们计划在2015年前再投入10亿元,将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机械生产老厂,建设成现化化的先进制造企业。建成一流的年产大功率柴油机500 万千瓦、年产值30-50亿元的中速大功率船用柴油机生产基地。

        2、加快产业基地和商务园区建设,推进工业产业集聚、集约式发展。我们以江北工业园区C区为核心区域,以柴油机核心产业为龙头,以产业链为纽带,带动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建设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模式。目前,我们在江北工业园区C区的三期工程,占地3.07万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已先行交付投入使用,成为中速大功率柴油机的装配试车生产基地。下一步我们要重点实施占地196亩的第五期生产基地,计划建设环保节能型大功率柴油机及船用配套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基地;重点建设占地50亩的六期“中策商务创意广场”,建成可满足融办公、研发、创业、创意、商务等功能於一体的高端商务需求的创意广场。建成后的“中策商务创意广场”是我们的集团总部、研发中心、营运中心和商务中心;也是中策集团实施一业为主、多元化经营产业的重要载体,可以吸纳我们主导产品关联的商务和产业开发合作项目,培植、拉长产业链,形成集团核心产业的集聚群;同时我们将引入上下游企业总部、技术中心、行业性区域性的总部,形成产业商务区,推动、提升我们柴油机核心产业工业园的发展。

        (二)以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为中心,着力科技创新、提升技术产品结构,开发生产特色产品和优势产品,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从而实现产品升级。

        1、实施科技攻关,整合科技资源,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近年来,科研人员通过消化吸收国外同类机型的先进技术,将提高输出功率、降低消耗、降低NOx排放、使用多燃料等方面作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突破口,组织实施课题攻关。同时,公司积极走多元化技术合作之路,加强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上海711研究所、兵科院、70所、浙大、上海交大等科研院所的合作,优势互补,对相关科技项目进行持续的攻关和研发,与国际相关技术领域保持同步发展。目前,公司每年完成科技攻关大项目5-6个,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各类专利21项;在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中做到课题攻关一批、技术储备一批、研发使用一批。

        2、自主创新成果的自主化和本土化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中策集团依托企业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将柴油机的单机功率从1103kW,提高到3310kW以上,围绕行业趋势和产业方向,先后开发了多种机型的低耗、节能、环保型的新产品,相继开发完成了3800、4200、4500马力中速大功率柴油机,填补了国内省内内燃机最大单机功率和机型的空白,实现重大装备自主化。公司成功开发了拥有自主创新技术的节能、环保型中速大功率柴油机:针对大功率,研发的DN8330型柴油机,是目前国内功率最大的自主品牌柴油机;G8300ZC30B(2206kW)柴油机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针对经济性,我们进行重油机的本土化研制,210机型成功突破中小缸径机燃用重油的技术瓶颈,实现低成本、高性价比。

        3、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产品实现制造高端。我们以用户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产品高端制造,如生产的N160系列柴油机燃用30号混合油项目,为用户节约了油料开支,有效地降低了运输成本,使技术取得了有效地推广。为意大利客户定制产品,经过对燃烧系统的有效改进,改变柴油机的供油规律,开发用于燃用废旧轮胎裂化产生的橡胶油的柴油机获得成功,产品的排放性能达到了欧盟要求的欧III要求。2009年,我们面对不断变换的市场需求,按照“产品面世即要领先,争取占据市场的主动权”的原则,开发了多款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型号有:N8170,N6210, DN8330等;其中GN8320ZC4B(2795KW)型船用柴油机获得浙江省和宁波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新产品的销售额占公司销售总额的70%以上。

        (三)以外延自主品牌建设为重点,着力市场创新、提供高品质服务,走出国门实施品质竞争和品牌占领,走多元化市场、外经促外贸发展之路;从而实现市场升级。

        1、坚持自主品牌,实施品质竞争,提供优质服务,实现品牌价值。我们重视企业品牌建设,贯彻“持续改进,树立宁动品牌;技术创新,超越顾客期望”的质量方针,以诚信为基础,以产品质量和产品特色为核心,不断培育社会对公司品牌的认知度,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提升产品竞争力。为了保证产品品质,实施专业化生产管理,柴油机的曲轴、机体、机座、气缸盖、连杆等关键零部件的机械加工、柴油机装配、柴油机出厂试验由公司自行生产,重要配套件与国内外著名专业企业协作,质量监督生产全过程,确保产品质量要求。

        品牌是无形资产,优质服务维护品牌价值。公司在国内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承诺24小时服务制,24小时内到达现场,及时为用户提供产品安装、调试和维修等技术服务。随着产品批量出口海外,公司还在尼日利亚、苏丹、越南设立工程部或者办事处,为国外用户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十余年来,公司派遣常驻国外进行电站安装、运行管理的技术服务人员有100多人,员工们严格要求,认真工作,成为一支强有力的“海外兵团”。“中策机”在海外成为“中国机”的代名词。

         2、从浙东市场到沿海市场,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走出多元化市场发展之路。市场是企业的主战场,经过多年市场搏击,市场区域不断扩张,版图规划愈加清晰,我们按照 “三三制”原则,即国内市场、非洲市场、其他国家和地区市场各占三分之一的份额来布局市场。

        在国内市场,根据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调整主攻市场,从原先旺销的集装箱船、散货船、出口船舶等海运市场,转向工程作业船舶、海洋工程船舶和内河长江航运船舶市场。国家重点建设的中海油石油平台工程船项目中,我们取得了60%的柴油机订单;内河118米以上船的市场占有率80%以上。同时加大新市场拓展,从内河市场延伸到长江中下游市场直至上游市场,开发江苏淮安、江西、湖南、重庆等地市场。

        在国际市场,我们出口在巩固传统的东南亚、东欧、中东等国际市场的同时,重点锁定受金融危机冲击相对较小的非洲地区。去年外贸承接订单 59份,新承建电站32个,出口额同比增长 23.8 %,外贸额约占公司总额三分之一。

        3、积极推行“走出去”战略,以外经促外贸、三外联动,实现跨越式发展。中策集团海外工程公司以外经为抓手,走出国门把自主品牌的柴油发电机推向国际市场,不断跨越升级、做大做强海外市场,外经工作获市委、市政府2009年度先进外经企业奖。

        在非洲,电力设施较为落后,电力供不应求,当地有丰富石油资源,我们专门开发了能燃用重油和当地原油、运行可靠、性价比高的柴油发电机组,并以整个电厂建造承包形式,为非洲尼日利亚的最大华人财团——李氏集团建造了大量电站工程项目,逐步取代原来使用美国卡得彼拉和瑞士苏尔寿轻油低压机组。同时我们完成中国政府援助苏丹国家电站改造项目,承建了数十个高压电厂和大量移动式电站,受到当地政府和用户的高度赞赏。

        2008年底,在尼日利亚成立中策(西非)有限公司, 实现了在非洲市场三步发展的目标,即从10年前进入非洲、销售发电机组的第一步,到融入非洲、承包电站工程的第二步,再到现在扎根非洲、建设工业园区的第三步。10年间,累计在尼日利亚、苏丹、利比里亚、加纳、乍得、布隆迪等国家建了135座电站。

        目前,我们与当地政府、财团合作,在非洲建设尼日利亚中策工业园区,计划在园区内投资设立柴油机、发电机、机械制造、船舶修造、电气等工厂,把中国产品推出去,同时又以此为纽带,将国内作为非洲大财团、大企业的物质供应基地,进而实施占领非洲市场、辐射欧洲,反哺宁波的发展战略。   

        希望以通过境外园区建设为抓手,来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产业调整、转型升级,打造一个以民族工业为己任,立足自主创新、自主品牌,拥有核心技术的跨国企业。

                                                中策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吴 杰

    分享到: